常年期第五主日(甲年)(2023/2/5) – 地鹽世光的三種態度
(依58:6-10; 格前2:1-5; 瑪5:13-16)
朋友們,我們已經開始談論山中聖訓,即聖瑪竇福音的第5-6章。我們在上周談論了真福八端,耶穌繼續講論說祂的門徒們要做地上的鹽,帶有鹹味的鹽。也要做世界的光,你們的光當在人前照耀,好使他們看見你們的善行,而光榮你們的在天之父。要做世界的光就是今天的主題,為了達到言簡意賅的目的,我想為你們呈現三種不同的態度,即我們應如何來理解主的勸誡。
第一種態度是把做世界的光當做一個來自將軍或老闆的命令,或把耶穌當做君王,我們是祂的兵士。我們充滿了勇氣和決心去勸化世界,這便是第一種態度。我在之前的講座中提到過神話靈修的特性,即擁有一種去勸化他人的驅動力,因為任何與其相反信仰的人都是敵人。他們對我們來說是挑戰,所以我們需要勸化他們成為我們中的一員,那麼我就平安了。我不想譴責這種態度,因為其中有一種善,每個靈修階段都具有一定的真理,其中也有一定的善。同時,其中也有一定的負面性和限制。在此非常激進的態度中也有一種善,但其負面效果則是具有此態度的人可能不被認可,或者會受到嘲笑,我自己就曾前身經歷過。有一次,我的一個朋友來阿維拉拜訪一位神父,她也想見見我。當我們三個人一起在房間聊天的時候,她開始滔滔不絕的講論其小團體的事情,她想要使我信服,她就那樣講了半個小時。她沒有詢問我的近況,她只想被聆聽,結束的時候,我表示學到了很多東西,然後我就離開了。她很開心,但其實我沒有說出口的是當別人試圖勸化我們的時候,我們會覺得非常的不悅和厭惡。這是我的親身經歷,我也意識到自己或許也做過類似的事。這是第一種態度,我不想譴責,因為其中有一定的善,但我也不會推薦。
另一種態度是非常不同的,我會借用著名華人作家杏林子的故事。我或許曾提及過她,她曾經患重病癱瘓在床,她在醫院度過了很長的時間。有一次,只有她和另外一位病人在病房,她們時而安靜時而談論,並沒有別人在場,而那一位病友就靜靜的離去了。杏林子意識到在其漫長的談話中,她們無所不談,但她從未提及自己對主的信仰。也許因為她羞於啟齒,與第一種態度相反,她不想令病友感到不自在。但她覺悟到沒有與病友分享自己的信仰,其實是隱藏了自己擁有的最美好的東西。她後來說如果這樣的情形再次發生的話,她會優雅且禮貌的分享自己的信仰,這是一種對她的非常重要的轉變。她為什麼會被轉變呢?不是因為主譴責她懶於與人分享信仰,或是一名不合格且需要悔改的基督徒。沒有,主沒有這樣謾駡她。她在心底經驗到了一種深層次的痛苦,這是一種深度的靈性之苦,很痛苦,但沒有怨恨,卻因愛而發。它會改變一個人,對她也是一種靈性轉變,她要做世界的光,但不是去勸化他人和證明自己有多優秀,而純粹是出於愛。因為我愛我的近人,我想與其分享我所擁有的最美好的東西,這是第二種態度。
第三種態度是簡單的做自己,兄弟姐妹們,這段福音是為初期教會的基督徒們所寫。他們要做世界的光,即使是一個蔑視他們的世界,拒絕、仇恨和殺害他們的世界。他們雖在世界,但他們不能完全融入世界,因為那個時代的羅馬人常去觀看可怕的人獸鬥,互相殘殺直至一方死亡,他們也會向偶像獻祭。當時的基督徒們不能接納,他們固守自己的信仰,持守自己的不同立場則是做世界的光。無需爭鬥,他們已然成為了昭顯世界的光。我們也可以,這聽起來是自相矛盾的,我不否認在一些場合講論的必要性。我們在學校便這樣做,我們公開的談論耶穌,我們樂於向老師和同學們講論耶穌的愛,但有時卻此時無聲勝有聲,因為可能會帶來不便甚至暴力。這時應該什麼也不做,因為關鍵不是做什麼,這不是作業、特別要求或誡命,而只是明認自己是基督徒和跟隨耶穌的人。我在上個講座中提到真福八端是新天國的宣講,即天主的國度。如果你們愛天主的國度,人們會看的出來,人們會察覺到,你自己或許都不曾察覺。朋友們,我可以告訴你們的是,使自己全心全意的融入此愛之中,即天主國度的愛。祈求聖神的傅油,不要白費力氣,因為這行不通。不要爭取第一的位置,或想要成為一名好基督徒,不是如此,甚至是相反的。瑪利亞說:願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,我們的角色是一種被動的女性角色,聖神扮演著男性的角色,祂充滿力量,我們要接受祂的恩賜。我們便會成為新受造物,我們自天而重生,這個世界會看出來。我總是說顯示自己比別人優秀是多麼的噁心,自覺比別人聖潔或掌握真理也是一樣,人們會抗拒這樣的人,因為這種態度帶有一種侮辱。我們要學習安靜、謙卑和奉獻,在此態度中,如果必須的話,與人分享你的信仰,意識到可能會被拒絕,決不可強加於人。你願意奉獻,但有人會拒絕,也有人會接受。如果沒人接納的話,它還是你的。這是我們的使命,也是我們做溫和基督徒的方式,安靜且不激進,如耶穌一樣的溫和。願主降福你們,且使你們成為近人的光!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