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常年期第十一主日(甲年)(2023/6/18) – 以性格分類法分析耶穌慈悲的心

(出Ex 19:2-6; 羅Rm 5:6-11; 瑪Mt 9:36-10:8)

 

今日的福音是很感人的,因為耶穌動了慈心,有一種性格分類法叫Myers Briggs。我很喜歡這個人格分類法,其中第三個字母T代表著thinking(思考),F代表著 feeling(感受)。有些人憑著思考來做決定,希望作出公平、正確、合理和適當的決定,而有些人則憑著自己的感覺、情緒和慈悲來做決定。我不能說思考型的人(Thinkers) 沒有慈悲心,但他們的慈悲與感受型(Feelers) 的不一樣。我自己就是感受型,我沒什麼好誇耀的,因為我天生如此,所以做感受型的人並不是一項成就,它可以是祝福,也可以是詛咒。我稱其為詛咒,因為曾經有一個神父對我說:我就像一把結他。我與身邊的一切都有共鳴,不只是聲音,我自己就是一個共振箱。我很感動他使用了這個圖像,這就是感受者,即我們與一切都有共鳴。耶穌看起來也是一位感受型,當祂看到困苦流離的群眾時,福音中說祂便動了慈心。我要專注於談論這一點,中文裡用了兩個字來表達,「慈悲」。在基督宗教中,我們使用Agape這個詞,它代表著屬上的對屬下的愛,這不是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,而是被受苦的人所觸動和影響,甚至會痛哭流涕。


當有些人看到別人受苦及其可憐處境的時候,他們只會表現出對失敗者的輕蔑,但耶穌並不是如此,祂動了慈心。我相信慈悲是基督徒核心價值之一,這個月最重要的節日是耶穌聖心節,耶穌的心充滿了慈悲。我在過去常常宣講和寫作很多關於慈悲的東西,因為我讀了<自我疼惜與自我憎恨>這本書,它對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我在很多年前讀了這本書,它對我的影響是極大的。這本書的觀點是慈悲不會被強加於我們身上,它是一個選擇,當你們看到路邊的窮人時,當你們看到朋友或家人鬱悶時,你們可以有很多的感受,但你們不會被迫而感到慈悲,它是一個選擇。例如在過去的希臘和羅馬,有缺陷的孩子們會被殺掉或拋棄,人們不會對他們顯示慈悲。你們或許也知道在納粹德國,被認為是軟弱、有缺陷和生病的人們會被殺掉。事實上,慈悲是沒有理性根基的,這完全是我們的自由決定,這是一個選擇。當你們看到某人感到迷茫、貧窮或不開心的時候,你們可以譏笑他們,你們可以樂於見人受苦,你們可以說他們是愚蠢的人和失敗者。你們也可以表現出慈悲,沒人可以說服你們做慈悲的人是唯一或正確的選擇,這只是一個選擇。你們甚至可以對自己是嚴酷無情的,持續不斷的批判自己,你們可以這樣做,但你們也可以對自己是慈悲的。有人覺得對自己慈悲等於是懶惰或無所事事,但事實上卻不是。懶惰是一種放棄,懶惰的人會譴責和批判自己,他們的自說自話是邪惡的,他們認為自己是一無是處的,所以最好什麼也不做,他們便什麼也不做。他們會在腦中不斷重複這樣的想法,他們沒有慈悲,慈悲會溫和地促使你們做事,如果你們感到疲憊,出於慈悲,你們應該休息。但在休息之後,出於慈悲,你們應該繼續做事。出於慈悲,你們永不該說自己是愚蠢、懶惰、有罪的,天主不喜歡你等等諸如此類的話。

你們在福音中找不到耶穌說過這樣的話,祂總是鼓勵人們。祂對癱瘓的人說過很美妙的話:我的孩子,你要鼓起勇氣且充滿信心。這是耶穌的慈悲話語,如果有人對你們說:無所謂啦,你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,那個人對你們沒有慈悲,那個人只是表現出漠不關心而已。慈悲的人關心你們,慈悲的概念是雙重的,一方面是像耶穌一樣分擔重負和痛苦,但感同身受是不夠的,只是分擔別人的痛楚是不夠的。你們也要能夠注入生命、能量和精神,這就是慈悲的意義。如果你們沒有這種精神和力量的話,你們便不能承受慈悲,為了成為慈悲的,你們需要充滿聖神。你們便能夠解除別人的任何形式的痛苦,對你自己也是如此。聖保祿說我們接受了許多來自天主的安慰,我們也應該與別人分享這份安慰。朋友們,我相信這是所有宗教的支柱之一,不只是對於基督宗教而已,慈悲在其他宗教中也是核心價值之一。我想說見證佛教人士對萬事萬物的慈悲令我感到鼓舞,我當然也被主耶穌基督的慈悲所鼓舞。祂對所有生病、迷茫、有罪和被拋棄的人顯示了慈悲,祂向我們敞開了天主的心,祂也解除了我們的重擔。願主耶穌聖心擁抱你們,願主耶穌的慈悲解除你們的痛楚,亞孟,阿肋路亞!

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