聖周及復活節退省之一: 阿爸
(譯自道明會沈卓時神父靈修講座)
我們將開始一連五集的四旬期, 聖周及復活節反省。今天, 我們將從納匝肋人耶穌的名字, 以及他作為常人的經歷開始。其實在某種程度上, 耶穌從來不想成長為成年人,他想一直做一個小孩子! 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呢? 看看他如何一直以「阿爸」(Abba) 來稱呼他的在天之父就可以理解了。
一個幼兒會稱他的父親為「阿爸」, 在其他語言中也有類似的發音。西班牙語是“Pa Pa”, 中文是爸爸, 英語是Daddy,韓語的“baba” 發音也非常相似。因此,「阿爸」這個詞表現出了親密,溫柔,愛和感情。
當然, 兒子最終會長大成人,並會以更成熟與合適的方式稱呼其父親。但關鍵是,當耶穌與天主交談並指向天主時,他使用了這種絕對獨特的表達方式 :「阿爸」(Abba)。聖經學者們也肯定了 Abba是指天主父。
我們會問,在耶穌時代的其他人是否也稱呼天主為父親呢?答案是肯定的。但是他們總會附上其他代號,以便與天主保持一定的距離。例如, 「父親」, 之後會馬上說「全能者」,或「在天上的那一位」。他們稱天主為父親, 但不是阿爸。耶穌是第一個以「阿爸」來稱呼在天之父的人。從這個稱呼中, 我們可以感受到耶穌對天主的經驗是一份充滿喜樂、親切、親密和輕鬆的關係。
也許在此刻,我們可以問自己,我跟天主的關係又是如何呢?是親切的還是有距離的呢?是嚴肅的還是輕鬆的呢?
而耶穌與阿爸的關係,就是將自己作為小孩子一樣。這是多麼的美好啊!那麼,你可能會想,他是不是被寵壞了呢?他被他在天上的阿爸寵壞了嗎?我可以確定地說他沒有。
希伯來人書的第5章第8節中說道:「他雖然是天主子,卻由所受的苦難中學習了服從。」(希5:7-8)
儘管他是天主子,但他並沒有倖免於學習如何服從的痛苦和折磨,他沒有被寵壞。另一方面,我們知道耶穌是在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中長大的。他的養父若瑟曾是一個木匠,所以他必須從早到晚工作來謀生糊口。新約聖經的專家們還說,他總是從一個鎮到另一個鎮來傳揚福音,而他沒有乘坐馬車,而是步行。這表明他的體質很強,因為他在艱苦的生活中受過訓練,他沒有被寵壞。
當耶穌在革撒瑪尼山園中痛苦祈禱時,福音中說耶穌經歷了驚恐可怖的事情。路加說祂甚至到了流血汗的地步,那是一次極端的經歷。據我的理解,如果任何人在沒有事先準備的情況下面對這種可怖的焦慮,那個人將無法承受,他會崩潰。但是耶穌並沒有崩潰。耶穌在經歷那一刻的焦慮之前,他一定還有其它的恐懼,焦慮和掙扎時刻,多虧了這一點,他有了一定的準備。他之前經歷過折磨,所以當最終時刻來臨的時候,他準備好承受那可怖的經歷。所以, 他確實沒有被寵壞。
在耶穌時代的阿爸文化中,父親也代表著兩件事,就是非常重要的權威和指導。因此,讓父親感到驕傲也是兒子的責任,即使你父親的心感到喜樂。與其相反的是使父親感到羞恥,那將是違抗法律。我們都非常清楚第四條誡命 - 孝敬父親和母親。因此,好兒子的職責就是使你的父親快樂,孝敬你的父親,並接受他的指導,因為父親會將他的智慧和技能傳給兒子。作為木匠的若瑟也會將其智慧傳給耶穌。
當然,耶穌也希望取悅在天上的父親。所以在福音中,耶穌在很多場合說過: 「我來不是為承行自己的旨意,而是承行派遣我來者的旨意。」他在山園裡也是這樣說道: 「父阿,如果可能,請將這杯拿去,但不是照我的意願,而是照你的意願成就。」這就是權威和指導。明顯地, 耶穌從天父那裡領受了使命。
因此,當耶穌去到他的家鄉納匝肋時,他開始與他的同胞村民,朋友和熟人們公開的分享交談時,他們真的感到很震驚。他們問【這個人從哪裡得到這些智慧呢?我們認識他,我們知道他的父親是若瑟,他的母親是誰,也認識他的親戚和堂兄弟姐妹們, 他所有的智慧從何而來呢?】
有些人開始對他表示不敬,可能是出於嫉妒,因為稱呼天主為阿爸是很自負的行為。好像是說你以為自己是誰?因為人與天主之間的距離是無限的,沒有人敢於以這種方式與天主接觸並稱其阿爸。
耶穌對阿爸的經驗也在其它方面表現出來。例如他的行為和宣講,以及他的奇跡。他與稅吏和罪人們打交道,他與餐桌上每個人建立友誼,還有他對法律,安息日和聖殿的態度。在所有這些方面,耶穌試圖告訴人們,天主是一位慈愛的父親。天主關心我們,天主不僅關心那些善良的人,而是關心所有人。
耶穌享受著與天主的親密且獨特的經驗, 這是前所未有的, 但他並不自私, 他不想讓自己感覺與眾不同和優越。他想與我們分享他的經驗,所以他將此資訊帶給每個人。他游走於各個村莊,在會堂裡傳道,並治癒病人。這是一個治癒的福音計畫,他以末日先知的角色自居。你們還記得這些話 - 上主的神臨於我身, 因為他給我敷了油,好能讓我給窮人帶來喜訊,為患病的人帶來治癒,為受壓迫的人帶來自由。
當時當然也有救恩和解放的話題。但誰能得救呢?誰可以被解放呢?只是為了極少數人和精英們,這就是法利賽人所教導的。所以他們如此焦急地致力於遵守和履行法律。
事實上,耶穌時代的社會被分為三層。最高層是貴族階層,即大司祭和撒杜塞人,他們享有政治和宗教權力。中層是法利賽人,他們非常虔誠,沒有太多的政治權力,但他們受到了尊重和讚美。他們很正派,被認為是好人。這些法利賽人也認為他們是被天主所揀選的。如果默西亞來的話,也是為他們而來。
在這兩層之下的是貧苦大眾,希伯來語中的術語是Amaris(Am ha'aretz),即土地上的人們。那些無知的人們,他們沒有讀過書。如果他們不能閱讀,他們也就不懂法律。還有公開的罪人們,即稅吏和妓女,所有這些群眾都被排除在正式的宗教體系之外,他們沒有希望。
耶穌以天主作為父親和阿爸的經驗,把救恩帶給了那些沒有希望的人們, 被排除在外的人們,被譴責的人們。更重要的是,這是無條件的救恩。
那真的是福音喜訊。即使是洗者若翰也沒有宣講那樣的救恩,而是審判,即天主要來審判。耶穌的宣講是天國的福音。這是一個幻想嗎?耶穌把天主當作阿爸的想法,他對天主的直覺,他的實踐,他對天國的宣告,僅僅是一個美麗的幻想嗎?從未有人有過這樣的願景,使命,覺悟和直覺。
我們知道他被拒絕了,被審判並受到譴責。真可惜!太令人傷心了!就像人類再沒有希望了,甚至當救恩降臨在我們身上時,我們也拒絕接受。此時,我們需要感到恰當的悲傷,像耶穌這樣善良的人,敢於稱呼天上無上榮耀者為阿爸,敢於與同胞分享這種經驗,卻被拒絕了。但這不是故事的結局。在下次講座中, 我會談談為什麼耶穌會被拒絕。但現在,我邀請你們將天主是慈愛父親的概念放在心中。每次你們念天主經時都要想到這一點。你我也敢於稱天主為父親和阿爸, 祂就是我們天上的父。願天主降福你們!
Kommentarer